一本定价47.8元的重点教材,包含46个二维码收费知识点,需要付费才能获取,每个收费3元,共需138元——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日,作为重点教材的《宪法学》(第二版)需扫码付费才能获取拓展知识点一事,引发争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回应认为,这当中有误解,拓展资源针对新读者是免费的,二手用户则需付费。 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不同于一般出版物,它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成长成才。翻开一本教材,人们期待的是公平、无障碍地获取知识。因此,教材中出现类似“套娃”收费的情况,难免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毕竟,教材不该散发一股“铜臭味”。 从现实来说,教材应该具有普惠性,也鼓励循环使用。书有一手、二手之分,但知识没有。这种“只有新书免费”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给二手教材的使用设置了障碍,也给相关学生获取同样的知识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 书籍凝聚着作者的知识积累和心血,出版社鼓励购买正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最好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有效打击盗版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公平与知识普及,让教材传递真知的重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