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付费二维码”错在了哪

作者: | 2024-10-25 13:14:00 | 256人阅读

摘要
近日,著名法学教授童之伟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宪法学》(第二版)内竟出现多个付费二维码,“一本47.8元的教材,中间设置46个收费点,每个收费点3元,总共138元”,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对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回应称:“该书是作为教材使用,购买新书后可以绑定防伪码,免费扫码使用。如果是二手书,非首次绑定则无法免费使用,此举同时也是保护正版的一个措施。”最新进展是,童之伟教授告诉南方+记者,现教材已免费开放全部电子资源。

近日,著名法学教授童之伟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宪法学》(第二版)内竟出现多个付费二维码,“一本47.8元的教材,中间设置46个收费点,每个收费点3元,总共138元”,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对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回应称:“该书是作为教材使用,购买新书后可以绑定防伪码,免费扫码使用。如果是二手书,非首次绑定则无法免费使用,此举同时也是保护正版的一个措施。”最新进展是,童之伟教授告诉南方+记者,现教材已免费开放全部电子资源。 付费阅读更多,是“拥抱潮流”还是“吃相难看”?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教材的形态也随之变化——由单一的纸质呈现形态向静态的数字化形态,再到动态的、交互性的数字化形态转变。高校教材以内附二维码的形式推出学习“大礼包”,既是出版行业的“常规操作”,也有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触角”,无可非议。 问题是,业内通行做法是免费开放电子资源。而这种被明码标价的“大礼包”,不免透露着过浓的铜臭气。尺寸教材,悠悠国事。须知,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承载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不容忽视。而“俯拾即是”的付费二维码,不仅有碍观瞻,也辜负了学生的信任与期许。 再则,新旧有别的收费规则难逃“是否带有歧视性”的质疑。若是想要“解锁”教材里的全部电子资源,新书用户可凭封底处的防伪码“一码直达”、无需付费,而二手书用户付出的成本却是新书价格的数倍。依照这个规则,若这本教材被“传下去”,后继者将源源不断地为“拓展阅读”部分付高昂的费用。正因如此,童教授曾调侃道:“宪法学知识还是蛮值钱的呢!” 调侃归调侃,这一收费规则可能引发的真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据调查,有73.07%的学生选择将闲置教材以废品回收或者直接丢弃的方式处理。就全国而言,该比例应当有更大的正向偏差。而新旧有别的收费规则,无疑会助推这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从而加剧教材资源的浪费。另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关方面确实该认真思考如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当然,出版社的苦衷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在电子阅读已成趋势的当下,出版社的营收确实面临不小的冲击,加之电商平台不断推出的图书促销活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盈利空间。由此看来,出版社推出的所谓“增值服务”,正是其积极“开源”的途径之一。不过话说回来,如何处理好收益与公益之间的关系,着实是摆在包括出版社在内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我们也期待破题之路不再漫漫。(静子)

关键字: “教材付费二维码”,错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