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免密支付的“经”念歪了

作者: | 2024-10-23 09:26:58 | 301人阅读

摘要
从打车、点外卖、坐地铁,到租借单车或充电宝……如今,在一些小额消费的场景中,免密支付、自动扣费等便捷支付手段为公众带来“丝滑”消费体验。

从打车、点外卖、坐地铁,到租借单车或充电宝……如今,在一些小额消费的场景中,免密支付、自动扣费等便捷支付手段为公众带来“丝滑”消费体验。 但是,便捷背后却藏着安全隐患。 近期,某地法院公布了一起消费者因免密支付误订酒店的案件,引发公众热议,也让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分享在免密支付中“踩坑”的经历。 本该为公众省麻烦,却为何频频添麻烦?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平台、商家诚信缺失,也在于配套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消费者自身财产安全意识的不足。 便捷的前提是透明、安全、自愿、公平。免密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省事的支付方案,但这只是程序上的简化,并非财产安全的降级。无论是免密即可付款,还是同意平台定期划扣钱款,都应是消费者在明确知悉相关规则、评估相应风险后做出的主动选择。商家无权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替消费者的钱包做主,更不能以便捷为噱头,觊觎公众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要求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同时,也明确经营者采取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这意味着,平台或商家通过钻技术空子、采用模棱两可的话术等手段,“哄骗”消费者开通免密支付等功能,或者通过“默认勾选”“一键开通”等复杂设置变相强制消费者选择自动续费,不仅不合理,甚至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 而回归到免密支付这项举措本身,其所带来的便利效果毋庸置疑,但从公众财产利益和交易安全层面来看,支付手段方面的技术进步,不能仅追求效率,还要守住底线与边界。免密支付,不是毫不设防。小孩、老人“误点”后,如何补救?“一键开通”后,是否可以“一键取消”?手机丢失后,会不会造成钱财损失?这些问题,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修正和设防,也需要平台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让公众安心享受便利。当然,政府部门也要强化对相关平台、商家的引导、监督和治理,推动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 最后,作为消费者,在金钱交易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通过仔细阅读支付服务相关条款、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等,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陶玉琼)

关键字: 别把免密支付的,“经”念歪了